影片内容介绍:
一个世纪以来,无论物质多么匮乏,生活多么艰难,学者们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。他们怀着一颗赤诚之心,努力坚守,精心浇灌,不断推进国产化进程,从科技救国、科技报国到科技强国。他们曾努力推动以物理学为代表的科学,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,直至枝繁叶茂,成为一片森林。
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,演变成对近三十年洋务运动的质疑和反思,乃至对西学的追求。1898年夏,景山东街公主府悬挂了史静大学堂的牌匾,为此颁布的《大学堂条例》成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最早的学制大纲,其中增加了——格之科的专题。
1913年,史静大学堂的牌匾被北京大学学校取代,科学教育得以继续。这一年也被认为是许多现代学科的开端,包括物理学。
先贤们慢,他们翻译西文资料充实教科书;建立金工车间,维护和制造实验设备。李四光改造的理学院,古朴典雅。曾经的公主府大厅变成了报告厅,上面陈列着水、电、气等实验设备。数学学院的学生每周都在这里举办科学讲座。新鲜的物理报告和激烈的学术讨论经常在雕梁画栋间回荡。1937年5月底,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这里发表演讲。他感慨地说,这是世界上最美的讲堂!
1937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质条件极其匮乏,但学生拥有当时中国最好的老师。杨振宁师从王竹溪先生,他独特的理解将这个年轻人吸引到了统计力学的前沿。李政道从与吴大猷的学习中受益匪浅。在砖头和木架支撑的实验仪器上,科学研究还在继续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